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

在挫敗之後

(一)一個簡單而平凡的禮拜五,第二次定考才剛結束。同學們在每一個科目上領到了一個數字,宛如一份產品的檢驗證明;這其中的制度與分數當然是有許多值得意識與需要批判的地方。有些在國、英路上躓礙難前,也有在數、理上舉步維艱的同學,嘗受到巨大的挫敗與無助。

(二)想起馬世芳在《一代不如一代》中寫道:「搞得出經典作品、肯吃苦做大事、或是能發前人未有之創見的人,永遠都是極少數,不管在那個世代都一樣。每個 世代愛讀書的人都不多,肯吃苦的人也不多,夠聰明的就更少了。然而這類人也永遠不會死絕,就是這麼一小撮人,能做出或許五十年後仍然被記得的東西。至於其 他那絕大多數的,就這麼『遁入歷史的洪流』了。以前如此,未來料想也是這樣。」



(三)我們在公民課上講「平等」,「真平等」的精神是「合理的差別待遇」,因此我們對弱勢族群給予協助,扶助弱小應該是人類族群裡最美好的天性之一;懶散 的孩子則勤勉他,安逸的孩子則患難他,沮喪的孩子則策勵他,自發節制的孩子則欣賞他,求知若渴的孩子則引導他。因此對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期待,不是每個孩 子都必須靠著讀書來前進人生的道路,但是「態度」是放諸皆準的要件。所以,試問、拋問、反問、激問,「你是否已豁盡全力」?

(四)曾經和同學們分享過張曉風的文章「高處何所有」,終於攀爬到山頂的年輕人衣不蔽體、髮枯唇燥地回來了,只有一雙眼神仍然清炯。
「酋長,我終於到達山頂,但是,我該怎麼說呢?那裏只有高風悲旋,藍天四垂。」
「你難道在那裏一無所見嗎?難道連蝴蝶也沒有一隻嗎?」
「是的,酋長,高處一無所有,你所能看到的,只有你自己,只有『個人』被放在天地間的渺小感,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。」
「孩子,你到的是真的山頂,按照我們的傳統,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長,祝福你。」
文章裡的結語是這樣寫的:「真英雄何所遇?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,是孤單的長途,以及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。」

(五)禮拜五剛好遇到回來串門子的若妍,趁著好機會請她進班分享。讓孩子們知道,成績這麼好的學姊也有貪玩的心情,也有讀書到哭泣的時候,也有不擅長的科 目與挫敗感。可是玩的時候盡情玩樂,讀書的時候認真踏實;疲憊哭泣後,擦乾眼淚提起勇氣繼續挑戰;不懂的題目、不擅長的科目,不厭倦、不放棄地詢問老師, 這,就是豁盡全力的態度!

(六)今天從臉書上看到越翔分享的句子,不禁要借花獻佛、野人獻曝一番。

布赫納認為,召命就是「你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交會之處」;這交會處有一個個精彩的故事。

巴默爾說:「我們用前半生禁止自己認出與生俱來的天分,然後,如果我們醒覺、覺察了,知道我們錯失許多,我們就用後半生來找回、修復自己曾經擁有的天分。」

(七)我不是基督徒,也不算是佛教徒或道教徒,我或許沒有虔誠的信仰,但我有篤定的信念,虔敬純真與美善,相信努力必有收穫。深情的喜悅是一種態度,教育/讀書也許是禁錮我們的枷鎖,卻也是解放、覺察的鑰匙與工具。

(八)「如果時間能夠重來,我一定會更早開始認真努力!」這是同學在聯絡簿上寫下的感想與懊悔。
「用功趁早,是過來人的經驗談;但亡羊補牢,猶未晚矣,亦是古訓!」我欣然寫下,因為我知道,悔恨與挫敗也是成長的養分,是內在的動力,是可以期待的茁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